(二十三) —— Ciao,意大利 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,已置身于布鲁塞尔的国际机场,偌大的候机室没有一个黄皮肤的亚洲人,身边的乘客都是白皮肤的欧洲人。第一次出国,什么事情都不懂,没办法只好尾随一起下飞起的乘客,照着他们行事。七弯八拐地,最终来到写着 European Customs (欧盟海关) 的小门前,前面有一队从非洲国家来的黑人正在排队通关。 回想下,十几个小时前,或者说是一天前 (在飞机上一夜没睡,头脑一片混沌,疲倦得已经没有时间的概念),母亲还站在长沙的黄花机场紧紧抱住我,眼角渗出泪水不肯松手。 看着她难过的样子,我俯下头,拍拍她的肩膀对她说:“妈,不用担心我,我都这么大了!这个决定是我自己下的,我自己来承担一切后果!” 与家人道别之后,我从长沙坐飞机到北京,到达北京机场二号楼的时候,已是晚上11点。坐在北京国际机场的候机室,给老三打了个电话,告诉他我已经到了北京,还有半个小时就上飞机。话费快用完了,电话中只是简短的道了个别,就挂了手机。透过诺大的候机室的落地窗,望向漆黑的夜空,一路上一个人的压抑与不安这时候凸显出来,想想以后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就觉得害怕,都走到这份上了,没办法,只好继续往前走。 老三这次很够意思,去的飞机票是他主动提出买的,他说“在一起这么几年了吧,没有实实在在为我做过什么,买机票就当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吧! 我上回说的一个重要决定,就是去一个遥远的国度——意大利,我是去读研究生。 不知道我为什么想“逃离”国内熟悉的环境,去一个陌生的地方,是去找寻向往的自由,还是对同志感情的不确定? 欧盟的大学都是免学费的,每月还有生活补助,这是我选择去意大利的主要原因;我大学时的第二外语是意大利语,这也是原因之一;还有人说意大利是个浪漫的国家,有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,谁叫我是同志! 想想去意大利真是让我费了一些周折,所有的手续、公证都是自己去北京意大利大使馆办的,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工作,那段时间心情就没好过。 去之前就对意大利特感兴趣,那里有著名的“比萨斜马斗兽场”,“文艺复兴的发祥地——佛罗伦萨”,“比萨斜塔”,还有闻名世界的披萨、“意大利通心粉”、“提拉米苏”,以及数不清的像“Gucci(古驰)”,“Armani(阿玛尼)”,“Versace(范思哲),“Ferragamo(费尔加莫)”这样的顶级时尚品牌,还有性感的意大利男足国家队和法拉利跑车。那里还是片被上帝眷顾的土地,罗马教皇的安身处、世界上最小的国家“梵蒂冈”就在首都罗马的里面。 坐在从比利时到罗马的飞机上,怀着对于意大利这个国家的美好畅想,飞机降落在罗马的“乌米奇诺国际机场”,新生活要开始了。 (二十四) —— 下榻北部小城 在很多人心中,意大利和法国一样,是浪漫和时尚的代名词,但是到过那里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那里的天是蓝的,山是绿的,水是清澈的,城市是破烂的。”意大利破么?破!而且破到极点!因为随便一个地方都有几千年的历史。她不像德国、北欧那样现代、干净,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古建筑。失望了吧,不过,在每个建筑里面,现代化的供暖设备和英特网还是有的。 罗马位于意大利的中部,不要看它是首都,其实抵不上有些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(像米兰,都灵,威尼斯)。熟悉意大利的人都知道,意大利的南部和中国的西部境况相同,那里穷困潦倒,还有闻名世界的“黑手党”(电影“教父”中有经典的诠释)。越往北去,靠近瑞士的地方,人们越富有,建筑物也越隆重奢华。罗马正好就位于“不北不南”的中间地带,所以在某些方面,它也代表了意大利不发达的一面。 当旅人看到罗马的破败时,对于意大利先前的崇拜会有些破灭,好在我上学的城市是在北部,一个产“法拉利”“兰博基尼”跑车的地方,名叫“摩德纳”。 我去摩德纳的时候,乘坐的是“欧洲之星”(一种往返于欧洲各国的火车)。我当时那个傻啊,其实有几种更加便宜的火车票可以选择,我偏偏买了“欧洲之星”,这是所有火车票中最贵的。 到罗马机场的时候,想给老妈打个电话,想必她这两天晚上都没睡好,找了半天,都没发现有可以打电话的地方(可能是我初到此地,不熟悉环境,没有找到)。幸运的是,在乘坐的“欧洲之星”上,遇到了一位湖南浏阳的老乡,在彼此熟悉一些后,她把电话借我,这才给家里拨了第一通电话。 一路上的心情都是不安的,在火车上和老乡聊天才好些。最终到了摩德纳,走出火车站的地下通道,发现已经是晚上7点。本以为会有公交车可以去学生宿舍,问了旁边路过的意大利美眉才知道,这个时候公交车已经停了,她建议我去附近一家“便宜”的旅馆住一晚(其实一点都不便宜,80欧一晚)。没办法,初来乍到是要花谢冤枉钱的。 进了房间,打开电视机,所有节目说的都是意大利语,几乎是听不懂。翻翻行李包,看见包里还有没吃完的方便面,于是伴着老妈炸的牛肉干,将就了一顿。 现在已经是深夜,吃完泡面,推开白色的百叶窗户,看到一轮高高挂起的明月,意大利和中国有 7 个小时的时差,现在正是中国的亲人们刚刚起床的时间。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了,拖着诺大的行李箱,站在站台等公交。在间隙,第一次特认真的注视了一下小城白天的景致——暗红色的欧式建筑,站台黑色的大钟,马路边上牵着贵妇犬的老太太,还有身着奇装异服正在叽里呱啦说着悦耳的意大利语的高中生。 公交车来了,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,一路上的画面都是挂历里才有的街景,虽然没有看到穿着“阿玛尼”的绅士,但一颗疲惫的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。公交车越往郊区走,建筑物反而变得越现代,这就是意大利政府在文物重视和保护方面的过人之处,我们宿舍是郊区一座现代化的大楼。 第一次给我开宿舍电动门的是一个叫“芭芭拉”的红头发的女人,她英语很棒,交过一个月房租和押金,领过钥匙之后,她把我带到了房间。 第二天去警察局办居留证,办居留的同时,顺便逛了整个摩德纳市中心。闲暇之余,平静地坐在教堂前面的广场,看着古老的教堂前面的鸽子,闻着旁边咖啡店浓郁的咖啡香味,发现自己真的是来欧洲了。 |